金牌服务·矢志不渝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
4000-800-516

9:00-17:00

你的位置: 留学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
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在线解答留学生、华侨华人抗疫问题

来源:网络发布人:Tank发布日期:2020.03.27

截止发稿前

美国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经到达了83929例

死亡1208例

治愈677例

北京时间3月26日21点(美东时间9点),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在线解答留学生、华侨华人抗疫问题。

  • “留在美国是否意味着更高的传染风险?”

  • “我们在美国该怎样应对日益严重的新冠疫情?”

  • “开启公寓的中央空调是否会增加传染风险?”

  • “我们是否应该服用莲花清瘟胶囊和氯喹进行预防?”

  • “面对不同的医疗文化,我们应该带口罩吗?”

以下是要点回顾,最后附完整视频,同学们可以观看哦~



提问:新冠和流感有何区别? 



张教授:两者都会发烧咳嗽,普通民众难以区分。但医生能通过检测区分。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CT区分新冠和流感引起的肺炎,但最终仍然需要实验室确诊。最麻烦的是新冠和流感可能合并感染。美国有足够的检测能力了,尤其是纽约。有些地区例数少,反而是检测能力不到位的表现。




提问:新冠的危重症概率有多大?与中国相比,为何美国青壮年感染更多?重症与非重症感染情况临床有何区别?



张教授:盐湖城已有300多例,暂未到指数上升阶段,此时采取紧急措施会比纽约主动很多,是防控的最佳阶段。


年轻人感染数量多的原因:感染的风险主要来自密切接触者,美国年轻人因为社会活动多,爱“瞎混”,所以感染人数多。中国主要是家庭传播,但是美国的年轻人和家长不住在一起,这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。


早期的重症比较多,原因是因症就诊,比例约为5-10%,到后期开始进行无症状的主动检测,重症比例会下降。美国每十万人,有35张ICU床位。如果重症数量急速升高,床位挤兑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应对。




提问:美国人为啥不爱戴口罩?         



张教授:是否戴口罩不完全取决于科学,还取决于文化和习惯,香港、日本和欧美医学同源,但喜欢戴口罩。


以加州为例,4000万人口,目前只有万分之一确诊率。为了万分之一的概率强迫戴口罩,是低效率防控。实际上面对密切接触者(老板、女朋友),也没有理由戴口罩。


如果在美国所有人都戴口罩,心理成本很大。同时,美国生产的口罩不够用,会有口罩挤兑,真正生病的人和医务人员没有口罩了,风险更大。但是,如果在接受口罩的社会里,人群密集聚集地风险大,应该戴口罩。所以美国要控制聚集。




提问:预估一下美国疫情的拐点?可以寄希望于气温升高吗?



张教授:1918年流感就是由JHU团队领导做出的研究。Trump背后有专业团队,要有信心。各州各行其是,在早期不同步。还没到高峰就谈不上拐点,高峰有望在各地的严厉政策实施后看到。


国内早期的做法也是因症检测,隔离密切接触者。上海从武汉输入了28 万人,但最终只有350病例。早期防控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,进入社区传播阶段,只能采取居家隔离,延缓社交。如果政府有执行隔离和检测的决心,并执行到位,10-14 天左右能看到新增病例的降低。


美国的不确定性比较大,但对美国有信心,因为医疗储备充分,设施生产能力很强,峰值一定会到,2-4 周。但如果4 周才能到峰值,可能出现医疗资源的问题。




问:留学生普遍比较抗拒去医院,什么症状下应该去医院?



张教授:我当年也买的最便宜的保险,会非常紧张。中国的经验,80%的轻症患者可以在家熬过去,医院的作用一是隔离,二是治疗,10-20%需要住院氧疗,5%是急重症需要插管用呼吸机。20%的人如果没有接受氧疗也熬不过去。


美国清楚自己床位的极限,充分量超过德国,远超英国。给定目前的发病率,没问题。如果发烧了,多喝水,吃水果鸡蛋,多休息。国内亲人不必要的关心,事实上是一种负担。


什么时候应该去emergency?呼吸略有困难、气跟不上,是进入重症的一个标志。大使馆一定会接受求助。




提问: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可能有多大?共用电梯、中央空调是否会传播?  



张教授:美国的建议是,相比于戴口罩,不如经常洗手。戴口罩可能反而会因为手的接触增大风险。


空调系统的风险,源自SARS 时期的香港的淘大花园案例。但在WHO 深入调查后判断纯属个案。


中国的经验是,只有在密闭空间下才有空气传播,如在密闭医疗空间里进行插管,会有气溶胶传播。一般的空间风险极其小。


电梯里可以戴口罩,可以用牙签按钮,积极预防,没有人会judge。




提问:留学生是否应该回国?路途上是否需要医用防护服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张教授:是否回国其实是围城。要认真考虑是否需要呆在美国。


其次,防护服是三级防护,如非近距离操作,ICU 其实不需要那么高的防护级别,N95 就够了。机舱是高风险的地方,有人憋不住会取下口罩。


入境国内后先检疫(人太多,服务难以到位),然后再隔离14 天。之后美国再开学了,怎么办?




提问:基于美国的国情,如果要去人群聚集场所,如何预防?  



张教授:保持一米距离,不说话,几乎没有感染风险。超市结算可以去自动结账机,可以挑华人超市戴口罩购买。


现在担忧华人聚餐吃饭,需要social distancing,这样就不需要口罩了。华人的“宅”现在成为了优点。焦虑和恐惧现在成为了很好的保护。美国医疗冗余度也足够,口罩不是最重要的问题,不用太紧张。




提问: 药物应如何使用?   



张教授:

(1)增强免疫的药物都是OTC 保健品,可以在超市购买,但实际作用不明确。美国的华裔医生自己不吃,不是必须吃。


(2)氯喹:处方药、有不良反应,需要等临床结果。不需要吃这种药预防。


(3)最好的药物是多喝水、多喝牛奶、多吃鸡蛋、少出门。



提问:连花清瘟胶囊怎么用?



张教授:一直吃会不够,放在关键时候用。




提问:美国的邮筒快递风险? 



张教授:信件归类处理后洗手就行,风险极低。实在担心可以喷酒精、用烘箱60 度一个小时。


对美国很有信心,目前的慌乱跟不够集中的体制有关,缺乏中央调配,各州行动不一致。美国的防控措施都是由疫情的数学模型推算的,很清楚自己的底线,会不断升级防控措施。


在峰值到来之前,发扬“宅”的传统,在家做饭,勤洗手,少社交。后期不会有大问题,对全人类的抗疫有信心。疫情全球同步,美国做得再好也没用,还取决于欧洲的短板


最后附上张教授对大家的寄语:张教授提醒大家要对全人类的抗疫充满信心。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,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在前,美国疫情的拐点也终会到来。大家注重眼前的生活,过好每一天  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