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牌服务·矢志不渝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
4000-800-516

9:00-17:00

你的位置: 留学资讯 > 金矢首发 > 正文

看看金矢学姐在出国留学中是如何择校的!

来源:金矢发布人:ooc发布日期:2025.03.19

出国留学申请中对于院校的选择绝对是重要的一环,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和学生会比较迷茫,因此金矢留学邀请目前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的Yifei学姐谈谈她的择校理念、择校经历及入读体验供同学们参考!


金矢学员Yifei背景及择校理念

金矢学员:Yifei

GPA:4.48

TOEFL:102

录取:波士顿大学

我的选校过程始终围绕一个原则:优先考虑个人状态与环境的契合度。

我先进行了城市的筛选,再决定了院校。综合各种因素的考量,波士顿大学是最适合我的。

最初在选择波士顿大学的时候,我的家人和老师都认为我可以录到排名更高的。但我喜欢这座城市,也喜欢这所大学——我认为这些都比排名数字更加重要。

因此,对于最终的申请结果,我很满意。更重要的是,申请期间的经历让我全面提升:从时间管理到团队协作,从抗压能力到真正的自我接纳。


金矢学员Yifei留学择校经历及入读体验

选择BU和传媒都在情理之中”

我是对氛围高度敏感的人,清楚自己无法在偏僻的“学术孤岛”中保持积极心态。一座繁华的都市比偏僻的城市更能带给我归属感。

波士顿的多元文化、便利生活与丰富资源最终让我锁定BU——这里既具备大城市的能量场,又能满足我对跨学科探索的渴求。同时,气候也是我选择波士顿的重要原因,因为作为南方的孩子,我见过雪的次数不过寥寥一二。而且,我通过几位在当地读书的学长(东北大学、伯克利音乐学院)已经了解到许多关于这座城市的信息,心中早已充满了憧憬。

排除同地的巴布森商学院与波士顿学院的过程同样理性:前者因过度聚焦商科,无法提供我需要的学术广度被我放弃;后者国际生比例过低,且我在美国的夏校同学说那里略微排外。BU的课程设计像一张开放地图,允许我结合多个学科领域不断精进,而这种灵活性正是我需要的。

选择传媒专业的过程,是一个逐渐理解自我与学科适配度的过程。高中时期,我参与组织的社团活动已经使我意识到传媒的本质是与人沟通,连接,与诠释,我也清楚自己初步具备了所需的能力。

不过,起初我并不确定是否要将其作为专业方向,直到研究了BU的传媒课程体系:它完美契合我的需求,提供如“传媒+社会学”的跨学科路径,允许学生在学习专业硬技能的同时,深入研究社会中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。

在我的理解中,传媒与生物、数学等高精尖学科不同,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联结的桥梁。它不仅需要内容产出的基本能力,更要求从业者能穿透不同领域的知识壁垒。

这种跨学科特性恰恰契合我的学习取向与兴趣:在多元领域的交汇处培养系统思维,用包罗万象的视角应对全球化的未来命题。

“亦师亦友,给予我莫大的精力力量”

自十年级选择金矢之后,我们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

我们交流书籍,分享时事见解。我会在焦虑时去她的公司和她畅聊一下午,纾解心中的郁闷;重要考试周,心中烦躁不安,和她天天通电话也成为了我的能量来源。有太多学业和生活上的大小问题,Eva都成为了我的灯塔。

我语言成绩屡屡不佳,在“最后一战”的前夜,她听我在微信上说完一箩筐的丧气话后,告诉我:“一次考试而已,你早就不需要被证明。你不比任何人差。”第二天我带着她的肯定和祝福考出了最高分,也是最后我递交上去的托福成绩。

她一直和我说,最难突破的是自己,我会谨记她的教诲,继续我的学业生涯。

我对Eva非常非常感激。她在人生观,感情观上对我的扶持不可估量。

“每一段实践和活动都是伏笔”

我在高中时期参与、组织过许多活动。作为我申请材料里最大的筹码,这些活动的共同点是:接地气,真正用个人的热情帮助到社区发展。

我们学校位于市郊,生态环境佳,校园内有许多流浪猫。这也导致了“毛毛乐园”这个组织的形成。作为两位负责人之一,我参与发起了‘毛毛乐园’——一个由学生主导的校园流浪猫救助项目,以TNR为救助方式去改善校园内猫咪的生活条件,建立校内爱猫护猫的友好氛围,并在陪伴中为猫咪们寻找合适的领养人。

我们的媒体部门成员负责账号运营以吸引领养人,美工组制作猫咪的周边,在义卖时筹集善款。还有执勤的同学们,在课余时间注意猫的动向和居住环境,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。

如今,经过我们三年的运营,毛毛乐园的成员数量稳定在了校内学生50+人。这个团体部门完善,学生们各司其职,成为了学校的文化特色之一。

圆桌派是我从22年就参与,随后成为继任社长的学生社团。每周三下午,社员们齐聚一堂,围绕一个近期热点类话题或者历史遗留性问题展开1-3小时的讨论。讨论的层次由浅入深,不单停留在话题表面,而是联系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,延伸思考,锻炼自己的思辨、演讲能力。

我负责每期的主题设计,并作为主持人开场,引导大家进入话题。这锻炼了我的领导力和共情能力。

作为校内英文文学校刊的创刊主编之一,杂志Lightyear(光年)也令我为之骄傲。Lightyear是由学生主创的校内英文文学校刊,内含大量在读同学的原创摄影、诗歌、绘画、短篇小说作品。我负责进行整本杂志的编辑、美化、修改、设计,同时也给校刊提供了许多个人诗歌,绘画,短篇小说用于素材。

校刊制作的过程中,我逐渐从创作者的身份转换成审视和包容所有人的作品的角色。在编辑时,我是为了整本杂志的美观性去工作,而非只注重有关自己的部分是否完美。

这提升了我的协调能力、审美、耐心,以及专注能力,而这些能力都将在我学习传媒专业的过程中一一得到印证。

“跳出舒适圈,见识广阔的世界”

对于大学生活的规划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跳出舒适圈。例如社交中,我不希望自己只待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,而是能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,认识不同的人。我对自己的其他期许就是学会做饭,培养财商,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爱自己的能力。

我觉得生活总归是大于学习的。学习应该是持续性的,而不是在某一段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倾注进去。我选择留学,从始至终都不是为了未来能够获得多高的薪酬,终极目的是学到更多的知识,见识更广的世界。

以上内容转自学生自述,仅代表学生观点


好了,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如有你也对香港大学感兴趣,想获取更多申请案例,欢迎联系金矢顾问老师收到您的信息后我们会及时为您排疑解惑。


免费获取留学方案测测你的条件适合申请海外哪所大学 >>